骗徒经常利用求职人士求职心切或一时大意,骗取他们的金钱或令他们蒙受其他损失。他们的行骗手法层出不穷,求职人士必须保持冷静、审慎,以免堕入圈套,招致损失。
以下的宣传短片提及一些常见的求职陷阱及如何避免堕入骗局的贴士,欢迎浏览。
http://www.isd.gov.hk/chi/tvapi/14_ld192.html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骗手法,遇到这些情况时便要提高警觉,有需要时应寻求意见或协助。
有些推销或传销公司刊登薪高佣厚的招聘广告招揽求职人士,并在面试时,极力游说他们购买货物,加入传销行列。求职人士更可能被游说以信用卡透支,或被转介到财务公司借贷。其后求职人士须偿还借款及利息,部分无力偿还的人士可能遭申请破产。求职人士若发觉工作涉及每层分佣(即所谓层压式推销)而售卖的货品又较市面昂贵;或被要求缴交大笔的入会费用;及被游说招揽会员(包括亲友及同学)成为其下线员工,从而赚取利润,而非着重产品销售的工作,便应拒绝受聘。
不少娱乐场所暗中经营色情业务。这些场所往往利用高薪厚酬来吸引求职人士。求职人士在签约后,才知道实际的工作情况。求职人士签署任何文件时必须提高警觉,清楚查询申请空缺的详细职务,避免受到误导诱骗,从事色情活动。
有些自称代表模特儿公司或配音公司的人士,透过互联网进行招揽或在街上接触路人,藉词对方适合拍摄广告或当歌星、明星、试身员等,诱使他们付款报读训练班,参加美容疗程或健身课程,甚至缴交试镜费、推荐金和保证金等。求职人士其后可能不获安排工作,缴付的费用亦被没收。部分人士更可能误堕色情陷阱。
有些不法之徒利用外汇投资或推销公司名义,高薪聘请文员、抄写员和清洁工等。求职人士入职后,会被不断怂恿参与投资活动,甚至转职投资工作,骗徒更会诱使他们把自己、家人及朋友的金钱作投资,最终以投资失利为名,骗取金钱。
有些骗徒假借招聘为名,向求职人士套取重要的个人资料,例如身份证、银行户口及信用卡的资料。其后,利用获取的资料图利或假冒该求职人士,向银行或财务机构申请借贷,求职人士不但无辜负上债务,甚或被申请破产。
一些不法之徒喜欢利用青少年替他们进行非法勾当,例如贩运毒品、售卖翻版、冒牌或虚假货品、从事抵触法例的水货活动、进行非法募捐、追收高利贷、提供银行户口协助洗黑钱等,以便一旦被警方查捕时得以脱身。求职人士必须小心,以免被人利用从事不法活动,惹上官非,影响前途。
有些骗徒亦会假借招聘为名,以各种理由和名目向求职人士征收不合理的费用,例如登记费、资料处理费、行政费和工作证件费等。如遇到未上工、先付费的要求,应三思及与家人朋友商量。
求职时如被指未具备有关空缺的入职条件及需要自费报读训练班或其他课程提升技能才可获聘,宜提高警觉,这很可能是以骗财为目的的假招聘。
网上招聘日趋普及,骗徒会利用网上讨论区、社交网站或流动手机应用程式,发布虚假招聘广告。骗徒会在面试期间骗取求职人士财物或套取个人资料,继而盗取求职人士银行存款或以骗取得来的资料进行不法活动;或是声称招聘网上兼职,承诺求职人士代购网络游戏点数卡可赚到服务费或佣金,待求职人士提供点数卡序号及密码后,骗徒便将点数变卖和失去联络,求职人士因而招至金钱损失。求职人士必须对来历不明的招聘广告提高警觉,不要被待遇过度优厚的广告迷惑。网上求职过程中,如需要提供个人资料,请考虑雇主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有否过度收集个人资料之虞。大家应好好保管个人资料,以免被人盗用。
虽然不法之徒行骗的手法很多,但只要小心谨慎,不轻举妄动,便可避免受骗和蒙受损失。
以下是一些侦破工作陷阱的方法:
求职时应持踏实的态度,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随便相信「无需经验、学历」,又「人工高、福利好」的招聘广告,应留意空缺工资与所需条件是否合乎现实和市场水平。对公司背景资料、空缺职责或行业亦应有基本认识。
前赴面试,要紧记个人安全,避免独自到异常偏僻的地点面试,并应留意面试过程是否过份草率。遇到「一见即请」,或只须填写简单个人资料,不用面试的工作,无法交代清楚明确工作内容,便应提高警觉。
若被要求缴付任何费用,应该问明用途。正当公司一般不会要求雇员负担任何费用。此外,如遇公司职员或管工等要求收取介绍费等以换取工作机会,亦应果断拒绝,并尽快向廉政公署举报。行贿受贿同样犯法,任何人为了寻找工作而向他人行贿,会因此而触犯《防止贿赂条例》。除金钱以外,在求职时亦不要随便交出个人重要文件,包括身份证、银行卡或支票等。
签署任何合约或文件前,要细阅所有条款,包括员工手册。如有不清楚的地方,不要立即签约,可要求带走合约仔细研究。正当公司会容许准获聘者有充足时间细阅及考虑合约内容。
若有任何怀疑,不要签署任何协议或授权文件,如银行授权书,以免招致损失。
若已受聘,应注意工作内容与招聘广告或面试所述是否相同。亦要留意雇主有否游说你转任其他涉及投资或买货推销的工作。若果雇主提出无理要求,应断然拒绝,更不要替雇主进行非法工作。若涉及刑事罪行,有机会被留案底,影响前途。
多留意新闻时事,识辨骗徒的行骗手法,并要充分认识雇员权益。若有任何怀疑或不懂处理的地方,应谘询家人或朋友的意见,有需要时可向相关政府部门/机构寻求意见或协助。